會員風采
會員簡介——陜西省水工環地質調查中心
陜西省水工環地質調查中心是依據《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地質調查院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陜政辦發〔2017〕92號),于2018年8月成立,為陜西省地質調查院直屬的正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中心領導職數4名(1正3副),另設總工程師1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125名。
主要職責是承擔城市地質、農業地質、地熱地質、地下水資源等地質調查評價和勘查工作;承擔山、水、林、田、湖、草專項調查工作;開展土地資源調查、巖土工程勘查工作;承擔相關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和管理工作;開展水工環地質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應用和推廣工作;承擔水工環地質調查項目的立項論證及組織實施;負責項目實施過程的質量監督檢查;承擔陜西省水工環地學大數據建設工作。
省水工環地質調查中心專業技術力量雄厚、設備精良,是一支以調查與科研相結合,能擔當急、難、險、重任務,專門從事水工環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的高素質專業隊伍。中心人才結構合理,碩士以上學歷人員占比為65%,中、高級職稱占比達90%。現有各類地質勘查設備儀器四百多臺套。擁有國土資源部頒發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甲級資質,地球化學勘查甲級資質,遙感地質調查甲級資質,液體礦產勘查甲級資質等十余個勘查資質證書。
省水工環地質調查中心在省地質調查院的堅強領導下,以“支撐政府、服務社會”為己任,在地熱地質、農業地質、水文地質、城市地質、地質大數據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在地熱地質調查方面,查清了全省地熱資源分布和資源潛力,開展了全省不同地區淺層地熱能的開采深度、井孔布設及成井工藝等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搭建了全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監測平臺,建立了一整套開發利用設計技術參數體系,建設了多處淺層地熱能示范工程,編制了《陜西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監測規范》等3個地方性標準,出版了《陜西省關中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適宜性及開發利用區劃》等4部專著,取得了多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在農業地質調查方面,先后完成了全省五個地區1∶2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項目,查明了關中-渭北、黃土高原區土壤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在關中平原發現了呈帶狀分布的富硒清潔土壤,進行了土壤生態環境評價,開展了富硒土地開發利用和農作物硒元素吸收能力研究,確定了關中地區富硒土壤評價標準,建立關中地區堿性富硒土地開發利用評價體系,建設了陜西省富硒農作物種植示范基地;在水文地質調查方面,完成了全省范圍內的地下水資源評價項目和省內重點區域的地下水勘查項目,主持組織陜、甘、寧、蒙、晉五省區開展了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編寫的《西北地區地下水資源勘查戰略研究》,對西北地區地下水資源勘查規劃及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編制了《1∶25萬區域水文地質調查技術要求》;在城市地質調查方面,在西安、咸陽等地區開展了地下空間、資源、環境、災害等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示范,開展了重大科技問題攻關,搭建了三維城市地質模型,構建地質資源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城市地質信息服務與決策支持系統,為構建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促進城市綠色、低碳、循環、安全、集約、智慧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服務;在地質大數據方面,正在開展地熱地質云、城市地質云、農業地質云、地下水資源云的建設工作,將面向社會提供地質資料的共享服務。
省水工環地質調查中心以科技創新導向為引領,著力推進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科研隊伍建設。中心擁有“中國地調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陜西分中心”“陜西省城市地質與地下空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與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共建了“陜西省水資源與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與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持續開展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修復技術實驗研究和示范項目。與中省骨干企業在農業地質、地熱地質等多方面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
進入新時代,省水工環地質調查中心全體干部職工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聚焦陜西“三個經濟”建設,全面貫徹落實院“六個導向、七大轉變”戰略部署,不斷深化改革,加快轉型發展,助力“追趕超越”,為實現“兩高地調、創新地調、鐵軍地調、綠色地調、正氣地調”做出新的更大貢獻。